812《煤矿开采学》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煤矿地下开采 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本概念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40%;论述题,约占40%。
考试内容、要点
一、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煤田和矿区 井田 矿井生产能力和井型 矿井井巷名称 井田内划分 矿井生产系统 矿井开拓、采区准备与工作面回采
考试要求:
1.理解煤田、矿区、井田的概念。
2.掌握矿井各种巷道的名称。
3.掌握矿井生产能力、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矿井年产量的区别。
4.重点掌握阶段和水平的概念。
5.掌握阶段内再划分的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6.了解矿井的各主要生产系统。
7.掌握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的概念及作用。
二、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考试内容:采煤方法的概念 壁式体系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法 采煤方法的分类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采煤方法的有关概念。
2.掌握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的基本特征及其适用性。
3.了解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
4.了解我国常用的采煤方法。
三、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考试内容:爆破工艺的主要工序及其配合以及采煤工艺的特点 普采工艺的主要工序及其配合以及采煤工艺的特点 综采工艺的主要工序及其配合以及采煤工艺的特点 工作面各种支架的布置形式,采空区处理方法 大采高、大倾角条件下综采工艺特点及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的技术措施 综采面的拆迁和安装 合理确定工作面长度的原则及方法 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及编制方法
考试要求:
1. 重点掌握长壁方法的主要采煤工艺、主要工序的组成及其配合以及各主要采煤工艺的特点。
2. 掌握工作面各种支架的布置形式,采空区处理方法。
3. 了解采煤工作面通过地质构造的技术措施。
4. 了解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及拆除工艺。
5. 了解大采高、大倾角条件下综采工艺特点及技术措施。
6. 理解合理确定工作面长度的原则及方法。
7. 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及编制方法。
四、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考试内容:单一走向长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 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 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 工作面回采顺序 采场通风方式和回采巷道布置 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的布置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单一走向长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理解采煤工艺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的要求。
3.理解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单工作面布置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掌握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和应用。
6.掌握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了解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
五、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跨落采煤法
考试内容:采区巷道布置 巷道掘进顺序 生产系统 区段分层平巷的布置 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无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采煤工艺特点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跨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及生产系统。
2.掌握区段布置分层平巷方式及其应用。
3.理解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及其合理位置。
4.了解无区段集中平巷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5.掌握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跨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六、倾斜长壁采煤法
考试内容: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倾斜分层倾斜长壁下行跨落采煤法采煤系统 仰斜开采与俯斜开采 单工作面与对拉工作面 前进式、后退式和混合式回采顺序 分带斜巷布置及其联系方式 生产系统 倾斜长壁采煤法的评价和适用条件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倾斜长采煤方法的主要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掌握仰斜和俯斜开采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3.理解倾斜分层倾斜长壁分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主要生产系统。
七、放顶煤采煤法
考试内容: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特点和工艺类型 放顶煤开采支护设备 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特点 顶煤破碎机理 顶煤放出规律 放顶煤工艺 回采巷道布置 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 煤炭采出率
考试要求:
1.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
2.掌握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3.理解综采放顶煤支架的形式和不同架型的优缺点。
4.理解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的特点。
5.理解顶煤破碎机理、破坏分区。
6.掌握综采放顶煤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影响确定采区参数的因素。
7.了解影响顶煤采出率的因素。
八、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考试内容:倒台阶采煤法 俯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 机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水平分层及斜切分层采煤法 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考试要求:
1.理解急倾斜煤层开采有哪些特点。
2.重点掌握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煤系统、工艺特点和主要优缺点。
3.掌握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回采工作的三个阶段。
4.了解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方法的优缺点。
5.理解滑移支架放顶煤开采的工艺特点。
6.掌握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时顶煤破碎的特点。
九、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发展
考试内容: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 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选择采煤方法原则。
2.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十、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考试内容: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采区式准备、盘区式准备、带区式准备
考试要求:
1.了解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采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3.掌盘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4.掌带区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应用。
5.了解采区准备和盘区准备的区别。
6.了解采(盘)区准备和带区准备的区别及其应用。
十一、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考试内容:缓斜和倾斜煤层群上下采煤工作面同采时的最小错距 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采动影响的时空关系 上行开采的技术措施 急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考试要求:
1.理解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2.掌握煤层群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3.掌握确定缓斜和倾斜煤层群上下采煤工作面同采时最小错距的方法。
4.了解急斜煤层群上下采煤的相互影响范围及避免相互影响的方法。
十二、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考试内容:煤层群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煤层群机轨双岩巷布置 机轨合一巷布置 机轨双煤巷布置 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 采区上山数据及相对位置 采区上(下)山的运输 采区倾斜长度 采区走向长度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
考试要求:
1.掌握区段集中平巷的几种布置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2.掌握采区上山合理位置和合理条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边界上山的布置及其应用。
4.理解区段划分的影响因素。
5.理解确定区走向长度影响因素。
6.了解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及步骤。
7.了解采区各种煤柱的一般尺寸。
十三、采区车场
考试内容:矿井轨道 轨道线路 采区上部车场形式选择 顺向平车场 逆向平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形式选择 单道起坡甩车场 双道起坡甩车场 大巷装车式采区下部车场 石门装车式采区下部车场 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 采区煤仓 采区绞车房 采区变电所
考试要求:
1.理解轨道道岔的组成、作用和基本形式。
2.理解道岔符号的意义。
3.掌握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类型及如何选用。
4.掌握采区装煤车场线路布置形式与井底车场对应方法。
5.理解采区煤仓的基本形式、优缺点。
6.理解影响采区煤仓容量的因素及确定方法。
十四、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井田划分的原则 井田境界划分的方法 矿井储量 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服务年限 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影响煤田划分井田的主要因素。
2.了解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
3.掌握矿井生产能力与矿井服务年限的关系。
4.理解储量备用系数的意义。
5.掌握开拓方式的分类及其确定原则。
6.了解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十五、井田开拓方式
考试内容:立井开拓 斜井开拓 平峒开拓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综合开拓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
考试要求:
1.重点掌握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和平硐开拓的基本特征、各自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2.掌握井筒(硐)形式的比较与选择。
3.理解综合开拓的类型与应用。
4.了解分区域开拓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性。
十六、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考试内容: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井筒位置的选择
考试要求:
1.理解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2.掌握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3.掌握井筒的位置的选择。
十七、井底车场
考试内容: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 井底车场的形式 井底车场的形式选择 井底车场硐室
考试要求:
1. 掌握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2. 掌握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3. 理解斜井井底车场和立井井底车场的区别。
4.了解井底车场硐室。
十八、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考试内容:开采计划 巷道掘进工程计划 矿井的采掘关系指标及 采掘比例关系指标及计算方法 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矿井开拓延深方案 生产水平过渡时期的技术措施 矿井技术改造
考试要求:
1.了解矿井的采掘关系。
2.理解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3.掌握矿井开拓延深方案。
4.了解生产水平过渡时期的技术措施。
5.了解矿井技术改造内容。
十九、矿井开采设计
考试内容:矿井设计的依据 矿井设计程序 矿井初步设计内容
考试要求:
1.了解矿井设计的依据。
2.理解矿井设计程序。
3.掌握矿井初步设计内容。
二十、水力充填法采煤
考试内容:水力充填采煤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水力充填采煤法的特点。
2.理解水力充填采煤法的适用条件。
二十一、“三下一上”采煤
考试内容:岩层与地表移动特征 地表移动特征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下和村庄下采煤的开采措施 水体下采煤的特点和安全技术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特征和地表移动特征。
2.理解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3.了解建筑物下和村庄下采煤的开采措施。
4. 理解水体下采煤的特点和安全技术措施。
二十二、深矿井开采
考试内容:深矿井开采的主要特征 深矿井开拓方式 深矿井开采的巷道维护 深矿井开采的地热控制和瓦斯控制
考试要求:
1.掌握深矿井开采的主要特征。
2.掌握深矿井开拓方式。
3.理解深矿井开采的巷道维护。
4.理解深矿井开采的地热控制和瓦斯控制。
二十三、水力采煤
考试内容:水力采煤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考试要求:
了解水力采煤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二十四、煤炭地下气化
考试内容: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和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理解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和发展方向。
814《煤矿地质学》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煤矿地质学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基本概念题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填空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识图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作图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叙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煤矿地质学
一、 地球
考试内容
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结构;与采矿有关的地球的物理性质;内
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种类及其特点。
考试要求
了解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与采矿有关的地球的物理
性质;掌握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种类及其特点。
二、 地壳的物质组成
考试内容
矿物的概念和性质,常见矿物的特征;肉眼识别常见矿物;岩石
的概念及分类;自然界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肉眼识别常见的岩石。
考试要求
了解矿物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矿物的特征;能够肉眼识别常
见矿物;了解岩石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自然界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能够肉眼识别常见的岩石。
三、地史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古生物的地质意义以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和方法;年代地层
表与地质年代表;地壳演化的历史;一些特殊地层以及我国主要的聚煤期。
考试要求
了解古生物的地质意义以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和方法;掌握
年代地层表与地质年代表;了解地壳演化的历史;掌握一些特殊地层以及我国主要的聚煤期。
四、地质构造
考试内容
岩层产状的概念;岩层产状要素及测定和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罗盘;褶皱等构造的概念;褶皱构造的分类和褶皱构造观测与研究的方法;断裂构造的概念;节理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判断节理;断层的要素、分类以及断层的观察与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岩层产状的概念;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定和表示方法;
学会使用罗盘;了解褶皱等构造的概念;掌握褶皱构造的分类和褶皱构造观测与研究的方法;了解断裂构造的概念;掌握节理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判断节理;掌握断层的要素、分类以及断层的观察与研究方法。
五、煤与含煤岩系
考试内容
煤的形成条件及成煤过程;煤岩成分、煤的性质及分类;含煤岩系及类型;含煤岩系的组成及煤田概念和我国主要聚煤地。
考试要求
了解煤的形成条件及成煤过程;掌握煤岩成分、煤的性质及分类;
了解含煤岩系及类型;掌握含煤岩系的组成及煤田概念和我国主要聚煤地。
六、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考试内容
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在生产中如何处理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岩浆侵入煤层对生产的影响;分析判断岩浆侵入煤层的情况的方法及处理;陷落柱的成因及特征;观测与研究陷落柱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陷落柱。
考试要求
了解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掌握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掌握在生产中如何处理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了解岩浆侵入煤层对生产的影响;掌握分析判断岩浆侵入煤层的情况的方法及处理;了解陷落柱的成因及特征;掌握观测与研究陷落柱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陷落柱。
七、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考试内容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以及地下水的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含水层、涌水层以及地下水的分类;矿井突水的基本条件(包括矿井水的来源和矿井突水通道)以及影响涌水量大小的因素;矿井水的观测及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以及地下水的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掌握含水层、涌水层以及地下水的分类;掌握矿井突水的基本条件(包括矿井水的来源和矿井突水通道)以及影响涌水量大小的因素;掌握矿井水的观测及防治措施。
八、地质信息的获取技术
考试内容
建井地质勘探,生产地质勘探,矿井延深,扩建地质勘探,老区找煤及矿井地质勘探手段及其应用。地质勘探手段、煤田地质勘探以及生产地质勘探的内容。
考试要求
了解建井地质勘探,生产地质勘探,矿井延深,扩建地质勘探,老区找煤及矿井地质勘探手段及其应用。了解地质勘探手段、煤田地质勘探以及生产地质勘探的内容。
九、地质编录
考试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钻探工程地质编录、井巷工程地质编录)综合地质编录(井田地形地质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岩、煤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考试要求
掌握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钻探工程地质编录、井巷工程地质编录)掌握综合地质编录(井田地形地质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岩、煤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十、地质报告及地质说明书
考试内容
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及地质报告、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地质报告类型、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使用、矿建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矿井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煤矿地质勘查分类及地质说明书(煤矿地质勘查分类、地质说明书的类型与基本要求、各类地质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地质报告的类型以及主要内容;地质说明书的类型及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考试要求
了解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及地质报告、煤炭地质勘查阶段、地质报告类型、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使用、矿建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矿井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煤矿地质勘查分类及地质说明书(煤矿地质勘查分类、地质说明书的类型与基本要求、各类地质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地质报告的类型以及主要内容;地质说明书的类型及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十一、煤炭储量矿井储量管理
考试内容
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三量管理,煤炭损失量的统计与分析,矿井储量表的编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矿井储量的分类和特点;矿井三量管理以及储量动态管理。
考试要求
了解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三量管理,煤炭损失量的统计与分析,矿井储量表的编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了解矿井储量的分类和特点;矿井三量管理以及储量动态管理。
十二、煤矿环境地质与环境保护
考试内容
煤矿生产活动与环境地质、煤矿环境工程地质灾害(岩层移动、地面沉陷、山体开裂、边坡失稳、采矿诱发地震)、煤矿环境污染因素及特点(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煤矿环境污染防治简介(煤炭洁净开采技术、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矿井水处理复用技术、塌陷矿坑回填复垦技)
考试要求
了解煤矿生产活动与环境地质、煤矿环境工程地质灾害(岩层移动、地面沉陷、山体开裂、边坡失稳、采矿诱发地震)、煤矿环境污染因素及特点(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煤矿环境污染防治简介(煤炭洁净开采技术、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矿井水处理复用技术、塌陷矿坑回填复垦技)。
815《浮游选矿》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填空题 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论述题 1小题,共15分
计算题 1小题,共15分
一、浮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固、液、气各相的性质 相界面性质 气泡矿化 浮选动力学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浮选的有关概念、浮选的发展史、浮选的应用领域、浮选方法的优缺点.
2.理解并掌握固相的结构和性质及和可浮性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液相的结构和性质及和可浮性的关系.
4.理解并掌握润湿接触角的概念、表示方法、计算及测定方法、与可浮性的关系.
5.理解并掌握水化作用及与可浮性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的关系.
7. 理解并掌握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中电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8. 理解并掌握吸附现象及与可浮性的关系.
9.理解并掌握气泡矿化原理及气泡矿化形式,能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释气泡矿化过程并得出结论.
10.理解浮选速度及浮选速率方程,了解浮选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浮选药剂
考试内容
浮选药剂的分类与作用 捕收剂 起泡剂 调整剂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浮选药剂的分类方法及各类药剂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捕收机理.
3.理解并掌握硫代化合物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捕收机理.
4.理解有机酸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作用机理.
5.理解胺类捕收剂的捕收作用及作用机理.
6.理解并掌握起泡剂的结构与性质对起泡性能的影响.
7.理解并掌握起泡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8.理解并掌握调整剂的作用及类型.
三、浮选机及辅助设备
考试内容
浮选机的基本作用及评价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充(压)气式浮选机 空气析出式浮选机 浮选机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浮选机的选择、计算、调节和测定 浮选辅助设备
考试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浮选机的基本作用、对浮选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浮选机中矿浆的充气、浮选机内矿浆充气程度的测定及评价.
2.掌握浮选机的分类方法.
3.掌握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特点.
4. 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5.掌握充(压)气式浮选机特点.
6.理解并掌握浮选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7. 掌握空气析出式浮选机的特点.
8. 理解并掌握XPM式浮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9. 了解浮选机的发展趋势、浮选机操作的调节、浮选机的测定内容。
10. 理解并掌握浮选辅助设备及各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
四、浮选工艺和实践
考试内容
影响浮选的工艺因素 矿物的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 矿浆制备对浮选的影响 药剂制度对浮选的影响 浮选机造成的条件 浮选工艺流程对浮选的影响
考试要求
1. 掌握影响浮选过程的工艺因素.
2. 了解矿石性质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3. 了解矿浆浓度和矿浆温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4. 理解并掌握粒度组成和颗粒形状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矿浆的PH值和浮选用水对浮选过程的影响.
6. 了解配制浮选药剂的方法.
7. 理解并掌握如何制定浮选方案、如何选择药剂种类.
8. 理解并掌握如何添加浮选药剂.
9. 掌握浮选原则流程、浮选流程内部结构与可浮性的关系.
10. 掌握浮选流程计算方法.
五、矿石的浮选实践
考试内容
矿物可浮性分类 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 硫化矿浮选 有色金属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的浮选 多价金属的极性盐类矿物的浮选 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浮选 可溶性盐的浮选
考试要求
1.了解矿物的可浮性分类.
2.了解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特点及典型矿物的浮选方法.
3.了解典型硫化矿物浮选方法.
4.了解有色金属氧化矿石的特点及典型矿石的浮选方法.
5.了解铁矿石的浮选方法.
82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遥感导论》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约60%
遥感导论 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名词解释 约40分
解答题 约50分
论述题 约60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一、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考试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各种定义及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不同与关系;GIS的组成部分;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GIS发展简史和当代GIS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1. 理解GIS的相关概念,说明GIS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掌握GIS的特点、类型与组成。
3. 了解GIS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4. 了解GIS的发展概况。
二、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考试内容
空间实体及其描述;各种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各自优缺点和相互转换的方法,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组织数据的方法;常见的几种三维数据结构;数据库概念,层次、网状、关系及对象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模型;GIS统一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几种方法;数据的管理模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实体及其描述。
2.掌握各种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3.掌握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组织数据的方法。
4.了解数据模型含义及相关概念,对象数据模型组织数据的方法及相关概念。
5. 分析传统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关系,目前GIS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6. 掌握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考试内容
GIS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方法,几种常用空间数据检核方法;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研究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空间数据标准的内容和空间元数据。
考试要求
1.了解GIS数据源,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
2.掌握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3.掌握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
4.掌握地图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方法,常见的空间数据输入误差和检核方法。
5.了解GIS数据质量内容和类型和常用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
6.了解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作用和内容。
四、空间数据的处理
考试内容
矢量拓扑的自动建立算法;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算法;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空间数据的压缩目的、方法和数据结构转换内容;外推、内插的概念,GIS常用的内插方法,内插生成DEM;图像增强、二值图像处理、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析;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更新GIS数据的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链的组织,结点匹配和建立多边形。
2.掌握点、线、面的捕捉和图形编辑的数据组织。
3.掌握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方法。
4.掌握矢量和栅格数据压缩方法。
5. 掌握空间数据的结构转换。
6.掌握DEM内插的方法。
五、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考试内容
空间数据查询的含义、GIS空间查询方法和结果显示;基本统计量的计算和常用的统计数据的分类分级算法;基于DEM的信息提取和可视化分析;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基于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含义及建立;网络分析内容和基本算法;模型概念、模型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决策支持。
考试要求
1. GIS空间查询方法。
2.了解 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和离散特征数,系统聚类法和最优分割分级法。
3.掌握坡度、坡向计算和剖面分析、通视分析。
4.掌握矢量数据叠置的内容和位置误差,单层和多层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5.掌握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建立方法。
6.掌握路径分析和最小费用最大流分析算法。
7.掌握点-点,点-线和点-面之间距离的量算。
8.掌握GIS空间分析模型特点和常用空间分析模型。
六、空间信息可视化
考试内容
空间信息基本特征,可视化概念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地图色彩和地图符号和符号库、汉字库,色彩库;空间数据可视化流程;电子地图、动态地图和VR技术的概念和相关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信息与可视化的关系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
2.掌握从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图形数据,预处理和符号化。
3.掌握电子地图系统结构和开发技术,动态地图的实现,VR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七、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考试内容
3S集成的概述;GIS与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结合;WebGIS的原理、特点意义和应用实例;GIS在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和应用实例。
考试要求
1.了解GIS的应用。
2.掌握GIS与RS的结合。
3.掌握GIS与GPS的结合。
4.掌握Web GIS基本原理。
八、GIS开发与评价
考试内容
各种常见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GIS开发过程的主要四个阶段:系统调查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GIS系统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报告。
考试要求
1.了解各种常见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
2.了解GIS开发过程的主要四个阶段。
3.掌握GIS评价的目的和系统评价指标。
遥感概论
一、遥感概述
考试内容
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分类、遥感技术的发展史、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包括遥感定义、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遥感的主要技术特点、遥感技术系统的主要构成及遥感技术系统中信息获取、传输与接收、图像处理、信息提取、遥感过程及遥感应用概况。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理解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遥感学科在空间信息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学科特点。
3.理解遥感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技术应用优势。
二、遥感物理基础
考试内容
遥感物理基础中的电磁波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特征,近红外辐射特性、热红外辐射特性、黑体辐射定律、光波的反射、散射、透射、吸收,大气对电磁波辐射传输的影响与大气窗口,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与测量、典型地物(植被、土壤、水、岩石等)的波谱特征,色度学基础与彩色合成原理。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定律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2.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4.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5.理解并掌握色度学基础知识,掌握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原理及应用意义。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考试内容
遥感平台类型、航空遥感平台、航天遥感平台、摄影成像与中心投影、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微波成像原理、激光雷达成像原理、数码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及其成像几何特征、常用卫星遥感图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概念及其特征(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考试要求
1.理解遥感平台分类知识,掌握各类遥感平台的运载工具运行特性及其成像原理;
2.理解并掌握可见光航空摄影遥感及中心投影成像基本原理,掌握中心投影图像的基本几何特性及其图像立体观察和测量方法;
3.理解并掌握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的光谱特性,了解高光谱遥感图像及其地学应用的图像信息优势;
4.理解并掌握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性,了解航空雷达遥感、航天雷达遥感的技术特点及其区别,雷达图像的分辨率特性;
5.了解目前常用的卫星遥感图像的传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
6.了解激光雷达(Lidar)遥感图像的特征,激光雷达遥感的测高原理及其在三维成像中的应用;
7.掌握遥感图像分辨率的类型及各自的几何、物理特性,遥感图像分辨率在地学应用中的意义;
8.了解现代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图像的成像原理、图像特征、应用优势。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考试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几何变形及几何纠正、遥感图像辐射传输方程、遥感图像辐射纠正、常用大气校正的方法、图像增强处理、点域增强处理、空间增强处理、多光谱图像代数运算、图像变换、傅立叶变换、K-L变换、K-T变换、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及应用、图像信息提取、图像分类、遥感图像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数字处理特点。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理解遥感图像中的误差来源、几何误差与辐射误差、图像预处理的基本任务、目标与常用处理方法;
3、理解遥感图像的大气纠正原理及其常用方法;
4、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原理与常用方法,几何纠正中的灰度重采样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5、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的数学原理与常用方法,点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空间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多光谱图像代数运算的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频谱域处理常用算法及其处理效果;
6、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变化处理原理及其常用方法、遥感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原理及应用、多光谱图像的降维处理算法及应用、K-L变换和K-T变换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图像的彩色变换处理及其常用方法;
7、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多卫星遥感平台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ETM与SPOT图像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全色光高分辨率图像与多波段图像的数据处理融合、遥感图像与地理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地学多元数据与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8、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分类原理与处理方法、非监督分类处理方法、监督分类处理方法、非监督与监督分类方法的结合处理;
9、了解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基本知识与常用处理方法,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专题信息提取的常用方法。
五、遥感图像地学解译原理与方法
考试内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遥感图像的地学信息认知过程、目视解译方法及步骤、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考试要求
1.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掌握目视解译及计算机解译(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与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识别的基本内容、图像识别色调、形态、位态、时态要素类型,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时间、地点、目标、变化4个基本问题;
2.理解并掌握地理目标的尺度与像元尺度的比例关系,要求掌握像元尺度变化对地学目标识别的影响因素;
3.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包括位置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空间聚类中的不确定性、由混合像元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等;
4.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信息的认知过程及其基本知识;
5.理解并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及步骤,了解直接解译发及间接解译法的图像信息差异性,掌握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相关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6.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的基本知识和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方法步骤;
7.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掌握图像图像色调、形态、阴影、地貌、纹理、植被、土壤、水系、水文、人类活动遗迹等基本标志信息及其图像识别特征;
8.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理解产生其可变性与局限性的地理环境因素。
六、遥感的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
不同专业及学校在遥感概论课程中对地学遥感应用的教学大纲及其要点存在较大的区别。本复习大纲对这一章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基本范围包括地貌遥感、土壤遥感、植被遥感、水资源及水环境遥感、土地资源遥感及城市地理遥感的基础理论、解译内容和方法技术。
考试内容
地质遥感:地质遥感的任务、内容及其解译原则和方法;遥感图像岩性识别原理与图像解译标志;遥感图像的地层解译原理与方法;岩层产状解译的基本方法;断裂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褶皱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活动构造的图像解译标志及方法。
地貌遥感:地貌遥感的图像解译标志、遥感影像地貌类型解译、河流地貌解译、冰川与冻土地貌解译、风成地貌解泽、岩溶地貌解译、黄土地貌解译、火山地貌解译;
土壤遥感:土壤解译标志、遥感影像土壤解译方法;
植被遥感:植物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水资源及水环境遥感:水体的光谱特征、地表水体解译标志、水资源遥感方法、水环境遥感方法;
土地资源遥感:土地资源概述、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图像标志、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方法、土地退化遥感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
考试要求
1.了解并掌握地质遥感的研究对象及其解译原则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不同岩石类型的图形学特征及其图像解译标志;
3.了解并掌握不同岩石类型的波谱特征及其图像解译标志;
4.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层解译的综合标志及其应用方法;
5.了解并掌握地貌遥感的图像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6.了解并掌握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图像解译标志,掌握地表水体信息的图像信息提取方法,区域水体分布的遥感解译及制图方法;
7.了解水体环境遥感的基本原理,水质的多光谱遥感方法,水体污染的图像识别及信息提取方法;
8.了解并掌握植被光谱信息特征及其遥感原理,植被的图像解译标志与识别方法,植被指数及其信息提取方法;
9.了解并掌握利用类型及其图像解译标志,了解土资源遥感调查及制图方法;了解土地退化的常见类型及其图像识别方法;
825《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填空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问答题 约9小题,共80分
计算题 约3小题,共30分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一、测绘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 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 参考椭球体的概念及定位 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地球表面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 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 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考试要求
1. 理解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
2. 掌握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
3. 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几种坐标系.
4. 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
5. 理解高斯投影的原理和过程,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相关计算.
6. 理解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
7. 理解并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8. 理解地球表面曲率对基本测绘成果的影响情况.
9. 理解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
10. 熟练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二、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与处理原则 偶然误差的特性 衡量误差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传播定律 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 加权平均值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 掌握随机误差的特性与衡量误差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的概念与计算.
3.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的计算.
4. 熟练掌握与运用误差传播定律.
5. 掌握与运用非等精度观测中权的确定与权倒数传播律及直接平差方法.
三、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考试内容
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 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点、水准路线的概念和分类 水准仪的等级、用途和构造 水准尺的分类及认识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自动安平水准仪 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考试要求
1. 理解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
3. 掌握几何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4. 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与水准测量外业施测技术.
5. 掌握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的计算方法.
6. 理解水准仪的检验原理和校正方法.
7. 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和特点.
8. 理解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与应对措施.
四、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
考试内容
水平角测量原理 竖直角测量原理 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 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视距法量距 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 光电测距误差分析 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考试要求
1. 理解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原理.
2. 了解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3. 熟练掌握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
4. 掌握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的方法及计算.
5. 掌握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
6. 了解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
7. 了解经纬仪的检验原理与校正方法.
8. 掌握钢尺量距和视距法量距的方法和适用情况.
9. 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光电测距误差分析和全站仪的构造.
10. 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11. 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
12. 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五、控制测量
考试内容
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坐标正反算 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观测 导线的内业计算 交会测量 三角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考试要求
1. 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2. 理解平面控制测量的几种方法.
3. 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和坐标正反算.
4. 掌握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工作技术过程.
5. 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6. 了解交会测量、三角测量等其它平面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
7. 理解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计算.
六、地形图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地形图的概念与种类 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 地形图符号的分类 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 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 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 典型地貌的识别 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 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 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地形图的种类及其表示内容.
2.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
3. 理解地形图符号的分类和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
4. 理解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
5. 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和典型地貌的识别.
6. 理解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
7. 掌握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
8. 掌握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七、碎部测量
考试内容
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 经纬仪测图法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
2. 熟练掌握地形图坐标格网的绘制与点的展绘方法.
3. 掌握经纬仪测图法的原理和步骤.
4. 掌握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5. 理解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方法和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
6. 理解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八、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考试内容
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和布设要求 增设测站点的方法 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 GPS RTK测量方法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图形信息码的输入 工作草图的绘制 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 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 地形图的数字化的方法 地形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 理解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和布设要求.
2. 掌握增设测站点的方法.
3. 掌握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
4. 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和GPS RTK测量方法.
5. 理解地形图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和 图形信息码的输入等内容.
6. 理解并掌握工作草图的绘制和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
7. 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方法.
8. 理解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等概念.
9. 理解地形图的数字化的几种方法.
10.掌握地形图的一些基本应用,如图上量取点的坐标、距离、坐标方位角;图上确定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坡度;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确定汇水面积;按限制坡度选线;整理地面和土方量计算;面积和体积量算;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