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黑龙江科技大学龙煤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2023 届优秀校友。毕业后,他积极响应 “年轻人要吃苦” 的号召,主动选择扎根基层,现为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东荣三矿掘充采区技术副区长。以下是他的事迹总结:

一、校企协同育英才,青春起航赴基层

黑龙江科技大学与龙煤集团携手创立龙煤学院,这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煤炭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作为龙煤学院首届毕业生,刘飞在校期间便深度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学院创新的 “双导师制” 培养方案,让他在专业学习阶段就有机会跟随企业导师深入矿井实地学习。通过参与煤矿现场实践课程和煤层气勘探项目,他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为日后的工作筑牢了根基。
在龙煤学院 “产教融合” 的培养体系下,刘飞不仅系统掌握了资源勘查工程的专业知识,还通过企业实习和案例教学,提前熟悉了煤矿生产的流程和技术要求。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他提供了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经历让刘飞深刻体会到母校的良苦用心,他始终铭记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的校训,心怀感恩,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培养和企业的信任。
二、初到采煤区:从零开始,扎根基层

2023 年 7 月,刘飞带着母校的教诲和龙煤学院赋予的专业素养,来到东荣三矿采煤区,担任技术员。初到矿区,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深入井下一线,认真调研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学习了解现场生产技术条件。
他每天坚持绘制采煤工作面素描图,记录每个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为后续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他快速掌握了采煤工作的技术要点,熟悉了井下生产流程,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编制规程措施,筑牢安全基础

作为技术员,刘飞深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龙煤学院校企合作培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参与编制了多本采煤工作面的规程和措施,规范了生产作业流程,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 的原则,针对每个工作面的地质特点,提出具体的安全生产方案。这些规程措施不仅为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矿井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担任技术区长,助力盾构机项目

目前,刘飞已担任技术区长,负责东北首台矿用盾构机 “龙盾一号” 的现场技术工作。他深入研究盾构机的技术参数和运行规律,优化施工方案,确保盾构机高效运转。
在盾构机施工过程中,刘飞充分发挥在校期间在龙煤学院学到的地质勘探知识和校企合作项目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解决了盾构机过破碎带的技术难题,为矿井高效掘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盾构机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为矿井生产创造了重要价值。
五、个人感悟
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工作者,刘飞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年轻人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吃苦’的意义。”
他特别提到,在龙煤学院的学习经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学院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让他提前接触到了行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导师的指导让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经验和技能。他说:“母校的教诲和培养,让我在工作中能够迅速适应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我将始终牢记‘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不辜负母校和企业的期望。”
他坚信,基层工作不仅是技术能力的积累,更是意志品质的锤炼。未来,他将继续扎根基层,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培养和社会的信任。
总结
刘飞同志毕业后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了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的校训。他从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技术区长,为矿井生产和技术创新贡献了重要力量。他的事迹展现了当代矿业工作者 “吃苦在前、敢于担当” 的精神风貌,也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
黑龙江科技大学与龙煤集团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刘飞身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刘飞一样的优秀人才,在龙煤学院的培养下,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能源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