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学院2024年标志性成果总结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瑞蛇纳福,乙巳开篇。
回首2024年,矿业工程学院砥砺奋进,载誉而归。
此刻,让我们一起,重温学院荣耀征途上的璀璨瞬间。
一、一年来,学院深入学习、锐意进取,干事创业激发“新动能”
学院党委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扎实推进党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谋篇布局系统性、聚焦理论宣讲实效性、聚焦宣传方式创新性,完整准确把握全会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规范建设了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建成全国教科文创新工作室1个,建成学校重点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初创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采矿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李伟获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学校,向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撰写了《党建引领 深度融合 为龙江能源产业振兴培养扎根型人才》基层党建案例。


二、一年来,学院秉承初心、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成功举办2024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征集学术论文15篇,3人开展学术报告;获批本科生素质教育立项2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第三届龙煤定向学生312人到企业现场实习实践,采取与龙煤集团联合邀请企业精英进课堂、优秀校友进校园、优秀教师进矿井等措施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探索实施“创碳谷格局,育矿业新人”新模式,从入口到出口全方位打造思想素质过硬大学生;实施一把手就业、全员抓就业工程,与内蒙古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尹泰集团、山东金谷集团等多家行业内龙头企业建立良好校企关系,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落实率超过93%。

三、一年来,学院锐意进取、争创一流,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学院以“引进优秀人才,培育现有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为指导原则,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围绕矿业工程学科布局,按照学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持续对接王家臣教授、邢耀文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等工作;按需引进3名优秀青年博士教师,使各个专业团队结构及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名教师晋升教授、4名教师晋升副教授;院长肖福坤教授获批2024年煤炭行业教学名师,在第七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青年教师侯志远获得特等奖、李佳臻获一等奖。


四、一年来,学院求真探索、聚力攻坚,科学研究采撷“新成果”
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著作9部;获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批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地市级奖励1项,社会力量奖3项;发表检索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 11篇,EI收录1篇。获得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成果转化1项,转化金额25万元;到账横向项目科研经费1079.91万元、纵向项目经费127.5万元。


五、一年来,学院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学科布局展现“新特色”
协助学校完成矿业工程博士点申报材料撰写提交工作;做好了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项目标志性建设成效中期总结;完成学校特色学科青年创新团队榜单征集工作;完成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申报2项;申报了4个科技创新团队,累计参与服务矿山行动23次,签订科研合作项目17项,总计合同经费554.88万元,到账经费累计431.51万元。

六、一年来,学院深耕厚植、多元并举,教学工作呈现“新风貌”
获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在省级一流课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的基础上,申报了国家级一流课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并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矿学Ⅲ》成功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有3所学校采用平台授课;《龙江矿藏》课程获批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课;出版教材3部。

七、一年来,学院扬帆出海、拓展空间,国际交流打开“新局面”
学院紧盯“一带一路”中俄合作办学契机,邀请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工学院教授别洛夫·阿雷克谢与俄罗斯科学院哈巴罗夫斯克研究中心索伯列夫·阿雷克谢到校,洽谈沟通交流合作事宜,就地质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开展煤炭开采、地质勘查等方面科学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从而开辟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八、一年来,学院联络四方、凝聚共识,校友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院努力为校友织就沟通交流网络,以合作共赢谋划发展新篇。通过微信、QQ与各地校友联系,让他们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连续发放沐城测绘校友奖学金;按照学校访企拓岗要求,走访校友企业8家;邀请选矿78级校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圳市高层次杰出人才刘清侠回归母校并做了题为《未来超细难选矿物深度加工技术的展望》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与学习体会的同时,也为学院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矿物加工专业课。

九、一年来,学院内引外联,深入挖潜,平台建设登上“新台阶”
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以矿业工程优势学科为重点,在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与学科团队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地质馆获批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授牌;与沐城(北京)测绘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实习就业基地1处。

十、一年来,学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能力建设实现“新飞跃”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获评学校学科建设先进集体(标兵)、本科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愿每一位矿业人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续写矿业工程学院更加壮丽的篇章!